~歷史與時空的累積,港式文化風潮再起~
相信大家對香港的印象一定不陌生,從《英雄本色》裡小馬哥吃的街邊腸粉、到《食神》裡史蒂芬周的撒尿牛丸和黯然銷魂飯,耳邊迴盪起熟悉的流行粵語歌曲,擁有『美食天堂』之稱的香港。
在多元種族與傳統建築交會處,加深我們對香港的美食文化之新潮概念。
香港家庭大多以中餐為家庭菜。他們大多保留了傳統飲食特色。在華人社區內,以廣府人、客家人(以香港新界的原居民尤甚)、潮汕人、蜑家人為主,因此粵菜、客家菜、潮州菜等都被視為本地菜色。
【茶樓
】
香港的茶樓源自廣州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香港中上環一帶遍佈供應點心和茗茶的中式茶樓和二厘館,例如石塘咀至西環一帶的三元樓、燕瓊林、中上環的冠南茶樓、三多茶樓、雲來茶樓、高陞大茶樓、平香茶樓、得男茶室、得雲大茶樓、蓮香樓與陸羽茶室、灣仔的龍門等。
【酒樓
】
杏花樓是香港的第一家酒樓,1846年開設在上環水坑口。1900年,酒樓已增至三十多家。香港人喜愛飲早茶,中式茶樓每天從清晨約五時開始供應點心,到中午為止。戰後,中式酒樓也開始兼營了茶樓的業務,供應多款新式點心。在經濟起飛的八○年代,香港夜生活越來越繁盛,因此到了九○年代,部份酒樓新設夜茶服務。
【茶餐廳
】
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。早年香港只有西餐廳提供西式食物,收費昂貴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香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日甚,冰室開始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。冰室當時主要提供咖啡、奶茶、紅豆冰、三明治、吐司等小吃,但絕不賣飯。部分設有麵包工場,生產菠蘿麵包、蛋塔等。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,開始結合西菜館和餐室的模式,演變成為今天的茶餐廳,提供簡易中國菜及歐美食物,較大規模的會供應晚飯小菜。位於香港仔東勝道的漁利泰茶餐廳申領了首個茶餐廳牌照,開了全港首家茶餐廳。
【粵茶餐廳
】
粵菜的特色在於著重食物原本的味和配合,因此它只會用很少量的香料,亦少有辣的菜式,但使用香料的種類十分廣。嚴格來說,粵菜再細分三種風格:廣府、客家、潮汕,以上烹調多用於廣府菜。另外客家菜油水重、口味偏重;潮汕菜則以河鮮居多。由於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,因此人們愛喝湯滋身,這也使湯水成為粵菜的特色之一。粵菜裡的湯通常是由各種材料熬上數小時而成,因而稱為「老火湯」,有時還會加入中藥。粵菜其中較大眾化的湯有:南北杏菜乾豬肺湯、花生雞腳木瓜湯。在台灣也紛紛開起了不少的粵菜餐廳,吸引了不少的達官貴人、老顧客及新顧客去嘗鮮一番。
港式飲茶風潮再起,在台灣的各大街小巷裡也不難看見這樣的港式料理店景象,比如有快餐燒臘餐廳、台菜餐廳,比較高級的餐廳中也能看見粵菜的大菜,在菜單裡會加入燕窩、鮑魚、魚翅,生蠔…等等這些高級食材。
小編之前和家人去吃過港式餐廳,也很喜歡吃這樣的港式料理,比如燒賣、蝦仁腸粉、鳳爪,蘿蔔糕等等…還有他們的茶也很好喝喔!再加上這些好吃的港式點心實在很深得人心,會讓人會想再去光顧一次。(#雲編)
#港式飲食風潮 #港式點心 #茶樓 #酒樓 #茶餐廳 #歷史的足跡#
#快餐餐廳 #粵菜
#新祥紀食品
圖為港式點心